Articles (5)

Time Out Talks: Virginia Lo, the city’s fastest female runner at the 2025 HK marathon

Time Out Talks: Virginia Lo, the city’s fastest female runner at the 2025 HK marathon

Believe it or not, running can be addictive. But it’s not just the adrenaline – it’s the numbers like distance, speed, and time that people often get hung up on.  Take Virginia Lo, for example. Based on her 2024 10K and half-marathon times, insiders within the running community speculated she would make a '240' (two hours and 40 minutes) at this year’s Standard Chartered Marathon. But for Virginia, she’s not buying into the hype. "The truth is, there’s no need to make a big deal out of my struggles or achievements," she says. "The more I train for marathons, the more I realised how humbling running really is."
2025渣馬女子全馬冠軍羅映潮專訪:42.195公里的跑步態度

2025渣馬女子全馬冠軍羅映潮專訪:42.195公里的跑步態度

信不信由你,跑步會使人着迷。但非腎上腺素作怪,是距離、速度、時間一系列的數字,導人跑進運算推論的無底深淵。如行內人就羅映潮(Virginia)於2024年造出的10公里及半馬時間推論,要在今屆渣打馬拉松「240」(即2小時40分),看似是這名27歲女生的任務。惟羅映潮說道:「事實是,無必要放大自己的辛酸和成就,越練全馬越覺得要謙虛看待跑步這回事。」 42.195公里,有人跑的是長度;由寂寂無名到今天成為冠軍,羅映潮跑的,漸漸是一份深度。 2025渣馬本地女子全馬冠軍 若細數近年香港女子長跑人物,羅映潮三字必在榜上;2024年下旬,她狀態大勇。先在機場三跑10公里賽事中,以35分34秒成為本地最快女跑手,亦打破了自己接近兩年的個人最佳時間(PB)。未幾,轉戰日本山陽女子道路賽,她跑出1小時15分42秒,再次刷新個人半馬PB。然而年頭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雖然無緣再創PB,但羅映潮亦能輕鬆成為本地「女一」,盡顯實力。羅映潮亦漸漸成為了今屆渣馬女子全馬的冠軍大熱。 (編按:「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於2月9日舉行,羅映潮成為今屆全馬本地女跑手冠軍,完成時間為2小時39分56秒,打破個人最佳時間。) 「實情我不知道大家會真的會關注我的時間」,羅映潮笑說與其介意別人的注目,倒不如引用何詩蓓金句看輕這份重量,「別人的期望不是我的目標啊,哈」。惟在別人眼中,這名先後在2021年及2022年取得渣馬10公里及半馬拉松冠軍的女生,生涯獨欠一個全馬獎項,今屆再下一城是理所當然,時間甚至能衝擊「240」大關。羅映潮認為「本地第一」只是目標之一,但強調世上沒有很多理所當然的事,特別在42.195公里這距離上。 「老實說以前會覺得,全馬只是路程長點的長課,但越練全馬越覺得要謙虛看待跑步;全馬這回事,不可以有一種『我食硬你』的態度;在全馬訓練中,我們很少會跑畢整個42公里,如是者會很易受傷,因此你不能預計自己比賽的時間,10公里、半馬尚算可以捱回終點,但全馬賽事如若有什麼差池,很難捱。」 事實她的跑步生涯亦非一蹴而就。 跑步生涯的轉折:從教師到全職運動員 小時候受爸爸影響,早就習慣跑山及執行跑步訓練,大學時期加入理工大學校隊,但「一直只有第3、4名」,讓她不禁自我懷疑。畢業後隨即碰上疫情,在世界停頓之際,她選擇嘗試兼顧練跑與教職工作,返工前練跑收工再練跑,成為了日常。邊練邊做的模式雖仍見效,但休息不足下,她一直沒有挑戰長距離項目。 羅映潮認為那時候若談及全馬,未免不切實際;但全馬終需一試,2022年她毅然辭去教師工作,全心投入跑步訓練,而這個需要勇氣的決定對她來說,只是成為全職運動員的開始。惟辭職後的一年,縱然四處外出比賽,2023年賽季她共參加了兩場10公里、六場半馬拉松及兩場全馬拉松,惜一直沒有突破。去年渣打馬拉松,更是她在全馬路上的一大打擊。羅映潮憶述:「本地排名第四,我無所謂,但造出的2小時53分......差;自己未能執行預定計劃吧,一定有些部分出錯。」 就是這樣,羅映潮作出另一個需要勇氣的決定:跟隨日本教練。 跟隨魔鬼教練:壓力與成長並存 日本教練村尾慎悅,在跑界無人不曉的「魔鬼教練」,其對細節的執著及訓練量的講究,讓他多年來包攬的香港精英跑手包括姚潔貞、周漢聶、黃芷銦、徐健恩、謝覺偉;同時也「嚇走」了不少人。 「以往都是打聽教練的事,做過資料搜集,好與壞的也知道,但自己還是想親身試一試,不想有遺憾。」羅映潮於去年九月正式跟隨村尾教練訓練,亦正式進入香港體育學院,展開精英運動員的生活。羅映潮笑說日本教練的威嚴確實令人精神壓力加倍,但以這種壓力來
「跳高女神」楊文蔚專訪:追求 Better Self 的多棲人生

「跳高女神」楊文蔚專訪:追求 Better Self 的多棲人生

楊文蔚(Cecilia),香港跳高運動員,2017年創下香港紀錄後她沒有停下來,1.9米甚至奧運資格通通都是她的目標。逾七年無間斷練習,換來一身傷患,她笑言如若時光能倒流,此刻的自己也許會不一樣。不過在親身經歷之前,往往很難想像事情的全貌,只有走過曲折,才能體現當中的意義;這也是她自家品牌的核心理念。 「跳不起來怎樣辦?」 往往談及自愛、更強,現代生活強調身心健康的平衡,且積極心態助人們從挫折中恢復並成長。惟在信息過載的世紀,這些概念如何體現?靠的只有心靈的真實感悟 。七年前楊文蔚生涯可謂一帆風順,轉為全職運動員前已三破港績,2017年在亞洲田徑大獎賽台北站不但創下1.88米的香港紀錄並保持至今,亦奠定了香港「跳高女神」的地位;在賽場上自我追逐,也成為了她的定律。 「受傷的源頭可能是逞強」 惟傷患與治療,成為了近年來我們閒談間的話題,阿基里斯腱斷裂、前十字韌帶撕裂、手術後再斷過、休息八個月還是一年...... 莫說是當事人的無奈,就連旁人也迷失於那堆醫學名詞中。「去年我只想繼續跳高,而且重返賽場」,可惜年頭再次受傷,楊文蔚坦言狀況使人困惑。 「現在的我怎樣、該否繼續跳、跳不起來怎樣辦?」就連身份認同也是楊文蔚盤算的事。 經歷林林總總的傷,現在如何看待傷患?「常常想如能回到過去多好」,楊文蔚亦深明往事只能回望,而在檢閱一切經歷中,她覺悟到一件事:「現在看到學生腳有點不順,我會跟她說在未弄好腳前,我不會提升訓練強度,因為我知道受傷的源頭可能是逞強、或是身體未準備好這個強度;受傷不如停止訓練一星期,這比勉強繼續之後停操一年,有時候傷患與別人無關,可能是自己硬頸,覺得痛都繼續去。」 修讀運動醫學碩士 冀了解受傷的來源 養傷的日子,面對自己的過程也看清很多事。相比起跳高成績,現在困境中接納與善待自己,不苛責和否定自我,事實是一種自我提升。楊文蔚現在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除了訓練和康復,這名香港紀錄保持者同時修讀運動醫學,也協助教練溫達勇進行教導工作,且繼續經營自家品牌 Aim Higher Club。 「希望能成為一個有物理治療知識的教練」 多棲發展有如堆砌積木,楊文蔚選擇為未來做好準備:「現在正感受哪些發展比較有機遇、更有成就感;但最重要的是,所以有事情都是圍繞着運動。」從一名跳高運動員到創業者、教育者、專科學生的轉變過程,一切源於傷患讓她覺悟自愛的重要。就如當日選擇修讀運動醫學碩士,皆因她希望了解受傷的來源後,幫助新世代減少受傷風險:「做運動員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健康地表現自己;而我覺得教人責任很大,所以不想自己誤人子弟,我不是想做物理治療師,反之希望能成為一個有物理治療知識的教練,平衡教練與物理治療師的角色。」 創立自家品牌 強調自愛和 Better Self 楊文蔚之所以成功,一切來自她對細節的執着,跳高或是策劃人生如是。「自己經歷過不同階段,也走過不同冤枉路,所以我也喜歡分享自己經驗」,而 Aim Higher Club 亦是楊文蔚的分享台。2022年創立品牌,核心理念強調自愛和「Better Self」,透過不同聯乘計劃分享她我從生活中領略的小覺悟。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愛自己就要休息啊」 「Better Self 感覺很虛泛吧!但只要你為一件事情,無論成功與否也繼續感受,這心態實情令人敬佩,而這心態並非只有運動員獨有,各行各業、什麼喜好也可以。」 楊文蔚續道「Aim Higher」是一種信念,世上不能掌控的事情太多,但你能操控的只有自己:「所以煩惱只要變成更好的自己就可以解決。」成為更好的人不僅僅是跳得更高,而是從衣食住行等日常
曹星如專訪:休息再出發

曹星如專訪:休息再出發

有人追求生命高度,高薪厚職和頭銜越多越好、越高更好。惟在庸庸碌碌生活中的某處,仍有人以人生展現盡力到問心無愧,用持之以恆努力,追求生命的深度。曹星如(Rex),自2018年宣布轉戰業餘賽後曾迷失拳擊,在求勝與懊惱間他一直掙扎。走過兩屆奧運資格賽,Rex 有着兩種截然不同的覺悟,在拳擊路留下來的腳印,亦不再只限在擂台裏。 連勝有如曹星如的代名詞,綽號「神奇小子」的他曾在2011至2017年間錄下職業生涯22不敗。2017年與河野公平一戰,Rex左眼角那腫脹「雞蛋」成為香港擂台的印記;該晚,亦是這名香港拳王職業生涯最後一戰。隨後在2018年尾宣布轉戰業餘賽,力爭出戰東京奧運,惟2020年3月曹星如於亞洲及大洋洲資格賽上八強惜負。未料疫情令全世界體壇停擺,後來國際奧委會宣布因而取消遺材賽,首次爭取奧運資格飲恨告吹。 Photograph: Nichoyyk   東京奧運資格賽嚴重受挫 壓力大到「冧樓」 「東京那次,勝負對於我來說是一切,求勝欲無限放大」,曹星如回想起來也心有餘悸,特別提及八強面對世界冠軍米薩夏利諾夫一戰,只要取勝奧運入場券隨手可得。不過幸福在前變相負擔,他直言那時候「壓力大到『冧樓』」,賽前一夜嚴重失眠,腦海只充斥着「一定要贏,輸咗搞唔掂」。曹星如續道:「個腦不停思考該要怎樣打,賽前精力已消耗,無力睡不夠,上場越急發揮越差......」Rex 賽後用了一陣子嚎哭與振作,惟宣洩過後他總能重新出發。     「以前很在意勝負,現在着重過程」 去年杭州亞運男子57公斤級32強縱然出局,從他在社交媒體上的撰文也能察覺,他慢慢放下對勝利的執着。他說:「路,要一步步去行出嚟,亦有好多未知數,中間嘅跌倒、失敗,是一個教訓、一個經驗。唔知道最後結果如何,但我知道自己努力過。」在俗世眼中,爭取出戰奧運,放棄的不只職業拳手的身份,還有22戰全勝紀錄、世界排名第一、金腰帶等榮譽;惟對於曹星如,卸下金腰帶更是重新定義拳擊與成就的過程。「以前很在意勝負,現在着重過程。聽起來有點老土,但現在我更渴望打好每一場,而過程間能全程投入,認真面對自己的選擇。」 Photograph: Nichoyyk    學懂重新定義拳擊與成就 為準備巴黎奧運資格賽,曹星如在去年亞運後成為「空中飛人」,先到韓國集訓再到歐洲三地訓練及比賽。然而首站世界資格賽首圈惜負未能出線,其後於泰國舉行的遺材賽同樣吞敗,面對再一次失利,Rex 今次感慨亦感激。「踏出過、嘗試過、努力過、失敗過。由打職業轉到國際(業餘)賽事,感激把我帶上這兩個擂台的所有人。種種的經歷,畢生難忘!失去了便是失去了,但我對拳擊的熱情,絕不會因此而熄滅。20年走來,不簡單!用生命影響生命,希望我仍能做到。」 「踏出過、嘗試過、努力過、失敗過」 往往選擇都是在檢視我們的價值觀和理念,而關鍵非在「對與錯」,Rex 認為過程中訓練自己思考才是成長細節。「以前教練提出要求,我便會不停做、不停執行;但現在我要先領悟,再去想回否有別的方法,要清晰地了解前路是什麼。」說到領悟與生命影響生命,曹星如在巴黎奧運遺材賽後更感受到自己對拳擊的熱情,而這份熱情讓他覺醒休息的重要。回望追尋勝利的過去,我笑言 Rex 大部分時間被「拳擊」恐嚇,認為自己必須幹出實務才能進步。這沒有什麼不妥,只是在過度自我警惕下,生活未免缺乏放鬆時刻。 Photograph: Nichoyyk   休息為了走更遠的路 「所以到六月,我決定休息!」舊患「呼喚」、腦袋塞滿了拳擊,就在今年六月 Rex 決定暫遠離擂台,讓身體恢復也讓思緒解困。在休養的數月,這名拳王一直心郁郁想
Hong Kong boxer Rex Tso hits pause for a fresh start

Hong Kong boxer Rex Tso hits pause for a fresh start

Rex Tso is a name that’s synonymous with victory.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Wonder Kid', Rex recorded an undefeated professional career from 2011 to 2017 with 22 consecutive wins. His bout against Kohei Kono in 2017 – the last fight of his professional career – left a lasting imprint (and a swollen ‘egg’ on the corner of his left eye) in Hong Kong boxing history. Later that year, he announced his shift to amateur boxing, aspiring to compete in the Tokyo Olympics. However, in March 2020, Rex faced disappointment in the quarterfinals of the Asian and Oceanian qualifiers. Then came the pandemic which had put the world to a halt, leading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to cancel the qualifying events, thus marking the first time his Olympic dreams slipped away. Photograph: Nichoyyk "Winning was everything to me in Tokyo," Rex recalls, still haunted by the memory. The night before his match against world champion Misha Aliyev, Rex had severe insomnia as his mind was consumed with thoughts of winning – losing was not an option for him. Rex continues, "My brain was constantly thinking about different strategies, and by the time of the match, I was already exhausted and could not perform well..." After the match, Rex allowed himself to cry and regroup before finding ways to start his journey once again. "I used to care so much about winning, but now I just focus on the journey." Last year, after being eliminated in the round of 32 at the Hangzhou Asian Games in the men's 57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