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關於人類登陸火星的陰謀論,荷李活早在1977年的《魔羯星一號》已演繹過,但歷史性的首登月球一征途卻未曾正式被納入荷李活的電影世界。原因非常簡單,這項太空任務雖然鼓舞了全世界的人類,但以戲劇性而言,故事就過分平鋪直敍了,很容易會被拍成電影一齣枯燥乏味的紀錄片。
《登月第一人》把這個眾所周知的故事加以內涵與深度。Neil Armstrong (Ryan Gosling 飾)在1961年已開始挑戰人類知識的極限,在莫哈韋沙漠把實驗飛機飛行至14,000英呎的上空;可是卻因當時醫學的限制而無法拯救患有惡性腦瘤的女兒。面對這種痛苦,Neil 如同許多五六十年代的軍人般,在精神上完全封閉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並專注於內在思想和應做的事宜。Ryan 在此戲裏面的角色比他在《銀翼殺手2049》裏扮演的複制人還更為淡漠。 Claire Foy 飾演 Armstrong 背後的女人,與 Ryan Gosling 對手戲少之又少,卻在那個崩潰場面表現得精彩絕倫,對於角色性格刻畫入微。
Ryan 沉默寡言、内歛的演技,加以一身衣冠楚楚的襯衫和領帶,對於角色的演繹可說是入木三分,其中一幕尤其令觀眾印象深刻:他在餐卓上緊緊地握着年幼兒子的手,不忍心讓兒子知道這可能是他們的最後一頓晚餐,這就是本片的中心思想:犧牲小我完成大我,Neil 冷靜堅忍的性格在這場宇宙探索征途中是必需的。這樣的概念對於《La La Land》的導演 Damien Chazelle 可能是一種制肘,因他擅長抓牢演員們細膩的情感表達,然後付諸於鏡頭前。今次他是通過其他方式來描畫情感,那種有如 Stanley Kubrick 的《2001太空漫遊》裏的太空華爾茲,如夢似幻的攝影就是 Damien 對歌舞電影的另一種呈現。
即使已具備爐火純青的敘事技巧,導演在故事中也不忘加入其他歷史元素。例如在飛船升空之前,他加插了因登月任務的龐大開支而不滿的優皮士騷亂及作家 Kurt Vonnegut 的檔案片段來暗示「可供人類居住的紐約市」可能是比登陸月球更有價值的一個目標。宇航員沿平台走向命運時,飛船的發射已經意味一百萬種不同的東西,包括不可預測的危險、William Safire 撰寫的一段未有使用過的總統演講詞 (其用於當升空旅程變成災難的情況下才發表),緊接就是今年最扣人心弦的電影片段之一,當中作曲家 Justin Hurwitz 的懸疑又富新鮮感的配樂應記一功。
撰文:Gigi Wong